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恒星逃過超大黑洞魔掌後 竟再折返交鋒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一顆遙遠恒星在命懸一線後奇跡逃脫超大質量黑洞的吞噬,竟又折返再次挑戰,為天文學界帶來前所未見的發現。


這顆“死裡逃生”的恒星留下的證據,是天文學家觀測到兩次幾乎相同的耀斑(flare)事件,間隔約700天。研究團隊排除有兩顆恒星相繼被吞噬的可能,認為這是同一顆恒星先後兩次被黑洞“咬住”所致。該事件被命名為AT 2022dbl。

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恒星在遭遇黑洞撕裂後仍能幸存,並再次接近,引發學界對“潮汐破壞事件”(tidal disruption events, TDE)的重新思考。TDE指恒星因過於靠近黑洞,遭其強大引力撕裂並吞噬的過程。


這類事件的主角,是潛藏於大型星系核心、質量高達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。當恒星靠近時,會受到強烈潮汐力影響,一邊被壓縮、一邊被拉長,形成所謂“意大利面化”(spaghettification)現象。部分物質會繞行黑洞旋轉、逐漸被吞噬,另一部分則以高能形式噴發出去,產生持續數周至數月的耀斑。

然而,過去十年來部分TDE的亮度與溫度遠低於預期。AT 2022dbl提供一項可能解釋:或許有些黑洞選擇“細嚼慢咽”,而非一次性摧毀整顆恒星。

研究人員推測,若這顆恒星再度成功脫身,預計會在2026年初引發第三次耀斑。


“現在的問題是,兩年後我們是否會看到第三次耀斑?”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(Tel Aviv University)天文學家亞伊爾‧阿卡維(Iair Arcavi)說,如果再次出現耀斑,則可能恒星已遭黑洞完全吞噬。

不論結果如何,這項發現都將改寫天文學界對耀斑的詮釋。


“我們必須重新理解這些耀斑,以及它們所揭示的星系中心黑洞行為。”阿卡維總結道。

這項研究已於7月1日刊登於《天體物理學快報》(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)。



科學家在一起所謂的AT 2022dbl雙耀斑事件中發現,有的恒星似乎能夠逃過黑洞的吞噬,甚至再度折返。(示意圖)(Shutterstock)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7 秒